本文目錄一覽:
1、“推敲”一詞的來歷2、推敲的來歷3、推敲一詞的由來?這是一個故事
一天,賈島在京城長安,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,隨口吟成一首詩,其中兩句是:
(相關資料圖)
“鳥宿池中樹,僧推月下門.”
賈島覺得詩中的“推”字,用得不夠恰當,想把“推”字改為“敲”字,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.于是,一面思考,一面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.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,感到十分驚訝.
韓愈看到,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:“你騎驢子怎么低著頭,也不朝前面看看?”
賈島一驚,慌忙下驢,向韓愈賠禮,并將自己剛才驢上所得詩句,因斟酌“推”“敲”二字,專心思考,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一遍.
韓愈聽后,轉怒為喜,深思片刻后便說:“敲字好!在萬物入睡、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,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.”
賈島連連拜謝,把詩句定為“僧敲月下門”.
“推敲”一詞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,意為反復琢磨.
賈島初次去科舉考試,在京城.(賈島即興寫了一首詩。)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這首詩:“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.”又想用“推”字(來替換“敲”字),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,便在驢背上(繼續(xù))吟誦,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.看到的人感到很驚訝.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,他正帶車馬出巡,賈島不知不覺,直走到(韓愈儀仗隊的)第三節(jié),還在不停地做(推敲)的手勢.于是一會兒就被(韓愈)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.
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,用“推”字還是用“敲”字沒有確定,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,不知道要回避.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,對賈島說:“用‘敲’字好.”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,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,互相舍不得離開,共有好幾天.(韓愈)因此跟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交往.
擴展資料:
賈島
賈島768年(戊申年),唐代詩人。字閬仙。范陽(今北京附近)人。早年出家為僧,號無本。元和五年(810) 冬,至長安,見張籍。次年春,至洛陽,始謁韓愈,以詩深得賞識。後還俗,屢舉進士不第。文宗時,因誹謗,貶長江(今四川蓬溪)主簿。曾作《病蟬》詩“以刺公卿”(《唐詩紀事》)。開成五年(840),遷普州司倉參軍。武宗會昌三年(843),在普州去世。
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,影響頗大。唐代張為《詩人主客圖》列為“清奇雅正”升堂七人之一。清代李懷民《中晚唐詩人主客圖》則稱之為“清奇僻苦主”,并列其“入室”、“及門”弟子多人。晚唐李洞、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,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,視之如神(《唐才子傳》、《郡齋讀書志》)。
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-推敲
“推敲”一詞的來歷
唐朝有個詩人名叫賈島,有一年他到長安趕考。
一次,他外出歸來,在返回客店的途中,閑著無事,就在驢背上吟誦起不久前寫的兩句詩。
他覺得其中一句“僧推月下門”的“推”字還不怎么貼切,想用一個“敲”字來代替,但考慮了很久,仍然決定不下。于是,他反復吟誦著,一會兒做推門的手勢,一會兒做敲門的動作,兩只手不住的一上一下,一伸一縮。街上的行人看了大為驚奇,有的甚至當他得了神經病。
忽然迎面來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車馬隊伍,原來是長安府尹韓愈出巡。路上的行人見府尹來了,都急忙向兩邊回避。只有賈島仍然騎著毛驢走在路出神地做著推敲的姿勢,結果被鳴鑼開道的差役們一把揪下驢背,提到府尹大人的轎子跟前問罪。
韓愈責問:“你叫什么名字?哪兒人?干哪一行的?”
賈島說:“我叫賈島,來京城趕考?!?/p>
韓愈問道:“鑼敲得這么響,你怎么沒聽到?干嘛不回避?”
賈島回答說:“我只顧在驢背上吟詩,什么也沒聽到,因此冒犯了大人,請大人恕罪!”
韓愈是當時著名的詩人、散文家,聽說賈島因作詩入迷,才沖撞了自己,情有可原。當即轉怒為喜,用溫和的語氣問道:“你做了首什么詩,快念出來聽聽。”
于是,賈島把這首五言律詩一字一句地念了一遍,末了,還問韓愈:究竟用“推”字好,還是用“敲”字好。韓愈非常贊賞他認真嚴肅的創(chuàng)作態(tài)度,并建議把“推”字改為“敲”字。
賈島請問他有什么根據。
韓愈說:“從意境的角度看,山中夜晚,寺門緊閉,題目又寫‘幽居’;在那月光皎潔、夜深人靜的環(huán)境中,忽然聽到幾下‘梆梆’的敲門聲,以動襯靜,就更顯出寺院的深幽沉寂。而用‘推’字就顯不出這許多好處來。”
賈島聽了覺得很有道理,就欣然接受了這個意見,決定用“敲”字。后來常用的“推敲”一詞,即來源于此。
以上就是小編對推敲的來歷的相關信息分享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關鍵詞: